環遊世界改變我的三件事

2023年的後半,種種壓力讓我人生第一次覺得自己離憂鬱症好像很近,
雖然上網做了量表結果好像還是離很遠,但不管怎樣,
我意識到若繼續在同樣環境的話遲早會生病,於是決定要做點別的事來轉換心情。

一開始是想找點日文相關的兼職來分散注意力,沒想到找找找,
竟然看到和平船在徵日文翻譯的消息。

經過一連串的面試與辭職交接,2024年4月2日我搭上前往東京的班機,
一週後在橫濱港口走上即將環遊世界的和平船。

離開台灣來到全新的環境,認識新的朋友、每天切換中日英文和少許韓文,
站在甲板吹著海風望著大海,晚上看著月光灑在海面上,
對很多的旅客這就是一次船旅,但對當時的我來說這船根本是救生艇。

從橫濱出發,經中國、東南亞、非洲、歐洲、北美南美、阿拉斯加,
途中停靠了19個國家23個港口,以及在船上100多個日子,讓我學到了三個心態。

一、這個世界是地球村

三個月內搭船即可繞世界一圈,搭飛機一天即可跨越到世界另外一端。
特別船航行到歐洲時,今天法國明天英國,再過幾天又到了北歐。
本以為一輩子都不會去的非洲,也讓我沾到了東非和南非。
這世界雖然很大,但拜交通工具發展所賜,也沒有大到「遙不可及」。

以往覺得「不可能,一輩子都不會去吧!」,回來後變成「說不定以後有機會去!」。
這觀念的改變,無意識中打破我常常給自己或他人「設界線」的習慣。

也默默立下四十歲以前去歐洲找德國朋友的目標,
以往會覺得「好遠」、「有機會再見」,沒想到說著說著十五年就過了,
而我還有幾個十五年可繼續說說呢?

二、這世界上有很多種生活方式

在船上認識了很多人,聽他們的生命歷程都帶給我很多的思考。

有的人不到四十歲已經搭船繞了快二十次的地球;
有的人到九十歲才終於一償環遊世界的夢想。

有的人在日本雇用員工種海葡萄販售,自己卻在海上做幾近義工的工作;
有的人擔任蔥的批發商的業務,賣蔥業績好到老闆出錢送他來坐船。

有的人精通四五種語言,不進大企業工作,而是考外語領隊搭遍各大世界郵輪;
有的人只會自己的母語,也因為教自己的母語而得到兩次搭船的機會。

有的人因為喜歡歷史和旅行,放棄大學講師的工作轉戰世界遺產的導遊;
有的人因為一次尼泊爾的旅遊,開啟了在當地開設孤兒院的支援活動。

因為這些人的故事,讓我開始對「工作」和「生活」產生不同的詮釋。
「工作」不一定要全時間的勞動、也不一定要坐在辦公桌前。
更不一定要執著在「目前的業界」和「穩定的薪資」,有時候到不同戰場反而更有優勢。

三、快做吧!別留下遺憾!

我自詡是行動力很強的人,但回來後很明顯地又再度升級了。

其實在和平船上,乘客幾乎都是退休人士,有的甚至行動已經不太方便。
當然年老時能到處旅遊是福氣,但同時也提醒我很多事可以趁早做更好,
何況我們都不知道自己能活到幾歲呢。

回台後我短暫做了日本旅行社的企劃,雖然工作內容蠻喜歡又是遠端,
但評估以後發現無法每天被綁八小時,所以沒什麼猶豫就辭職了。

而原本預計要邊遠端工作邊體驗生活的清邁,也因為意外裸辭才有時間天天日更影片,
又沒想到追蹤從三四千到了一兩萬,進而讓我可以憑己力做日文課招生,
也才有後來的河內沙壩,以及月底要出發的日本短居。

別看上面簡簡單單帶過,但其實要堅持下去、不和現實妥協並不是容易的事。
但我想,誠實面對自己和生活的人,早晚總會走出一條路的吧!